在很多乙肝患者眼中,转氨酶是监测肝功能最重要的指标。每次查肝功,很多人双眼就紧盯着“ALT”(谷丙转氨酶)和“AST”(谷草转氨酶)两项指标。下降了,就满心欢喜;升高了,则垂头丧气。因此,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专门降低这两项指标的“降酶药”。殊不知,单纯的转氨酶降低只是解决了表面问题,并不意味着病情得到根本性好转。盲目使用降酶药实不可取。
治乙肝,单用“降酶药”毫无意义
我国现有各种各样的保肝降酶药物数百种,多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植物药和中成药,主要含有五味子素、水飞蓟素、甘草酸等化学成分。这些药物可以使血液中超标的转氨酶迅速降低,使这一检查项目恢复正常。
但是对于乙肝患者来说,单纯的降酶治疗并没有太大意义。因为像五味子、联苯双酯、垂盆草等药物,虽有肯定的降酶效果,可以使谷丙转氨酶很快复常,但肝脏炎症依然存在、发展。因为引起肝炎的病因,例如乙肝病毒等,并没有解决,仅仅降酶只能起到治标的作用。
乙肝治疗的核心问题是抗病毒,只有乙肝病毒被消灭、被抑制,病情才能获得根本性好转。遗憾的是,我国目前乙肝治疗的确存在“本末倒置”的情况,乙肝患者将钱财用在“降酶药”上,满足于暂时性的转氨酶正常,得过且过,不求根治,大量原本可用于正规治疗的资金就这么白白浪费了。
用不好反而掩盖病情
转氨酶复常只是解决乙肝的表面问题,对于疾病的实质性康复没有帮助。相反,有时大量使用“降酶药”还有可能掩盖病情,贻误抗病毒治疗的时机。
转氨酶是细胞中的一种催化剂,肝细胞中含量高,血液中含量低,肝脏受损时释放入血。在肝功能各项指标中,转氨酶能够灵敏地反映肝细胞损伤及其损伤程度,但不能反映造成伤害的具体原因。在没有查清原因的情况下,单纯使用降酶药有可能掩盖疾病的真相。即使已经确诊为病毒性肝炎,单纯降酶而不是抗病毒,也只会造成转氨酶正常的假象,乃至延误治疗。
此外,由于多数药物都要经肝脏分解、转化、解毒,过多服用保肝药无疑会增加肝脏负担,有时甚至诱发药物性肝炎。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,许多保肝降酶药物的疗效未经证实,有的还可能有促纤维化作用,即使作为辅助药物也需要重新评价。
保肝降酶,谨慎从事
治疗乙肝应以抗病毒药为主,这是控制病情的关键,保肝药只能作为辅助措施,多数情况下只用抗病毒药物即可,不需要合用保肝降酶药。肝病患者必须明白,肝病用药是有严格临床指征的,适合别人的药不一定适合你,因此一定要和医生密切配合,任何不遵医嘱的用药都是极其危险的。即使确需应用保肝药,种类也不宜多,不要超过3种。
常用的保肝药有维生素类,促进肝脏解毒的药物,促进能量代谢的药物,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药物,抗脂肪肝的药物及抗纤维化的药物等。这类药物有数百种之多,应选择那些针对发病机制而发挥作用,且临床证明确有效果的。切不可迷信保肝药广告中列举的功效,不加节制地使用。可用可不用的药更要小心用。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、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,保肝药没有治疗效果,不必应用。脂肪肝患者也应慎用保肝药。
实际上,国际权威乙肝指南并无保肝降酶药物之说,也就是根本不认可所谓的保肝降酶药物。广大乙肝患者必须清楚地认识治疗乙肝的根本举措是抗病毒,不要将有限的资金浪费到所谓的保肝降酶之中。因为如果不消灭病毒,一味保肝,肝脏也根本保不住。
(实习编辑:李杏)
39健康网(www.39.net)专稿,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。
擅长领域:1991年7月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(本科),分配至我院工作至今,曾于郑州大学一附院消化内科进修学习及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习,获双学位,发表论文10余篇,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内科常见病,如急慢性胃炎.消化性溃疡.功能性胃肠病.炎症性肠病.胰腺炎.胆囊炎.胆结石,尤其是对各种急慢性肝炎.肝硬化的中西医治疗有良好疗效.
擅长领域: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:1、消化系统疾病:慢性胃炎、胃溃疡、溃疡性结肠炎、各型肝炎、肝硬化、肝癌及癌症放化疗后不良反应(如白细胞、血小板减少,脱发、呕吐、厌食等)、胆囊炎、胆结石、尤其对肝功能正常的乙肝“大三阳”有独到的治疗方法。2、代谢性疾病:高血脂、高尿酸血症、痛风、糖尿病及并发症、脂肪肝、座疮、脂溢性皮炎。3、神经系统及免疫性疾病:失眠、抑郁症、头痛、三叉神经痛、干燥综合征、更年期综合征、慢性疲劳综合症、自身免疫性肝炎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。4、呼吸、运动系统疾病:发热、感冒、咳嗽、哮喘、颈椎病、腰腿疼、骨质疏松、骨质增生、风湿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。
擅长领域:治疗各种肝胆病,难治性慢性肝炎、高胆红素血症、脂肪肝、酒精性肝病、肝硬化及腹水、胆囊炎、胆石症;各种胃肠疾病,肠易激综合征(IBS)等功能性胃肠病、慢性胃炎、炎症性肠病、反流性食管炎、胆汁反流性胃炎、功能性消化不良、急慢性胰腺炎;各种消化道肿瘤,肝癌、食道癌、胃癌、胰腺癌、肠癌、肝内血管瘤、肝囊肿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