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肝即乙型肝炎,是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出现的一种机体免疫反应,可通过体液免疫、细胞免疫等方式将乙型肝炎病毒清除。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,可能导致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,可以通过乙型肝炎表面抗体、乙型肝炎核心抗体、乙型肝炎E抗体等指标,将乙型肝炎病毒清除。
1、乙型肝炎表面抗体:通常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6周左右,会出现乙型肝炎表面抗体,可以与病毒表面抗原特异性结合,阻止病毒进入肝细胞,还可以防止病毒穿入肝细胞,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;
2、乙型肝炎核心抗体: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,在感染后第1周左右可以检测出乙型肝炎核心抗体,但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消失。此时可以检测乙型肝炎核心抗体,判断是否存在感染;
3、乙型肝炎E抗体:可以检测是否存在乙型肝炎E抗体,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,通常表明乙型肝炎病毒被感染,但乙型肝炎E抗体滴度会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;
4、乙型肝炎核心抗体: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,可以诊断为既往感染乙型肝炎病毒,若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同时存在阳性,则说明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。
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造成感染,如母婴传播、性接触传播、血液传播等,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,可以通过多种方法阻止病毒在体内进一步繁殖,使病毒逐渐消失。乙型肝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健康,避免食用未经过消毒的食物,注射疫苗后尽量避免针眼接触水源。
39健康网(www.39.net)专稿,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