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有慢性肝病的人群,一经确诊为肝硬化,不能掉以轻心,也不能谈虎色变。过度的心情压抑与精神紧张,会削弱自身的免疫功能,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恢复,反而容易加重病情。
肝硬化的发病在肝炎后期为最常见,20-50岁男性多发。肝炎后肝硬化,多数为大结节性肝硬化,如病程缓慢迁延、炎性坏死病变轻,也可表现为小结节性肝硬化。从乙肝、丙肝发展至肝硬化,短者数月,长者10年、20年。急性与亚急性肝坏死患者也可以直按发展为肝硬化。
因此病发生原因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,引起肝脏弥漫性损害。临床上早期由于肝脏功能代偿较强,可无明显症状;后期则有多系统受累,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,并常出现消化道出血、肝性脑病、继发感染、癌变等严重并发症。
按病理形态分类可分为小结节性肝硬化、大结节性肝硬化、混合性肝硬化、不完全分隔性肝硬化。
按病因分类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、酒精性肝硬化、代谢性肝硬化、胆汁淤积性肝硬化、肝静脉回流受阻性肝硬化、自身免疫性肝硬化、毒物和药物性肝硬化、隐原性肝硬化、先天梅毒性肝硬化、营养不良性肝硬化。
而肝硬化患者在逐年增加,而且在疾病死亡中的排列名次也在上升。目前肝硬化已经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成人疾病之一。然而肝硬化早期症状不易发现,当出现明显症状时,大多病情已经进展到了相当程度。加之早期症状表现轻重不一,而且容易与诱发肝硬化的慢性肝病症状相混淆。肝硬化的早期症状多数不明显,有的可出现持续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症状与体征,单从症状往往很难诊断出是不是肝硬化。肝脏B超的检查不可忽视。
因此,对此病的日常工作、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注意:
早期肝硬化肝功能代偿良好者,如血清白蛋白在40克/升时,可以照常工作,但应劳逸结合,不可过度劳累;可以做些活动量不大的锻炼,如太极拳之类的运动,进行有节奏的深呼吸,促进肝脏的血液回流,改善肝脏血液循环,以利于肝脏病变的修复。
晚期肝硬化患者以休息为主,绝对禁酒,饮食宜少盐清淡,柔软易消化,且营养要丰富。用适量动物蛋白对疾病恢复有利,绝对禁止荤食是错误的。只有重症患者有肝昏迷倾向或已发生肝昏迷者,短期内禁吃荤食是必要的,此时应以豆制品补充蛋白质的来源,避免进食坚硬或带骨刺的粗糙食物,以及酸性饮料,调料等,以减少这些食物对食管黏膜的损伤。
宜保持大便通畅,在大便干结时,可服用蜂蜜(乳)等制品,切勿用力排便,或者干过重的体力活,否则会造成门静脉压力突然增加,引起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。肝硬化患者免疫力低下,说其“弱不经风”并不过分,一旦感染发热,就足以使病情加重,故应积极预防感染。
患者在用药时要得当。任何药物都需经过肝脏代谢处理,杂药乱投,有可能增加肝脏的负担,甚至引起药物性肝损害。可用可不用的药尽量不用,需要用的药,要少而精,针对性要强。
(实习编辑:李杏)
39健康网(www.39.net)专稿,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。
擅长领域:1991年7月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(本科),分配至我院工作至今,曾于郑州大学一附院消化内科进修学习及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习,获双学位,发表论文10余篇,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内科常见病,如急慢性胃炎.消化性溃疡.功能性胃肠病.炎症性肠病.胰腺炎.胆囊炎.胆结石,尤其是对各种急慢性肝炎.肝硬化的中西医治疗有良好疗效.
擅长领域:乙型肝炎、丙型肝炎、戊型肝炎、甲型肝炎、重型肝炎、各类黄疸型肝炎、脂肪肝、酒精性肝病、肝硬化合并腹水、上消化道大出血,出血热、中毒性菌痢、流脑、乙型脑炎、重型麻疹、钩体病、阿米巴肝脓肿、血吸虫病,脑囊虫病、伤寒、霍乱、脑型疟疾、感染性休克以及流行性腮腺炎、水痘、风疹、猩红热、百日咳等疾病。
擅长领域:1988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。从事脾胃、肝病临床工作20余年,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,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,治疗急慢性胃炎、溃疡性结肠炎、急慢性肝炎、胆结石、胆囊炎、急性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,取得了良好疗效。